通往心理健康的途徑
心理衛生不只是一門研究理論的學問,更是在生活裡實踐力行的一套原則和技巧。光懂得心理衛生和心理不衛生的知識,並不能幫助達到心理健康的境地。因為心理衛生所牽涉的範圍極廣:從縱的關係來說,幾乎可上溯到嬰兒吃奶時起;就橫的關係而論,則所有接觸到的人都包括在內。而最艱鉅的部份,莫過於和你行影不離,痛養相關,抓不到,看不見,但又處處影響我們,教嗦我們的「自我」﹝或稱「己」﹞。
雖然心理衛生的範圍如此深廣,但仍有一些簡單易懂的原則,和具體可行的要點,可以引導我們通往心理健康的康莊大道。以下將扼要地介紹這些原則和要點;任何人如能持久地應用這些原則極要點到生活中去,必然有助於健康的生活。
:: 心理健康的原則 ::
1. 所謂人生就是不斷克服困難、解決問題、面對煩惱、解決衝突、忍受痛苦的過程
這種說法看似消極了一點,但人們若客觀地體查自己和別人的生活,會發現很少人能安度一天,而一點都沒有經驗到挫折和煩惱的。這並不是說人生沒有滿足可言,人生應當有它輕鬆的一面;但任何人能把人生看作不斷從困難中自我實現的機會,它已對人生失意的一面,產生了心理上的免疫性。
2. 每個人必須負起自己的責任,找出自己的生活方式,並且力求內心的平衡,和自我引導
沒有任何外力能改變你我的性格,除非我們自己決定要改變。良好的人格和愉快的適應,不是夢想能得到的,乃是長期努力的結果;在心理健康的領域裏,只有一種進步,就是自我改進。
請切記在心,不要把自己的憂喜,建立在別人的毀譽上,如果你已經有了這樣的習慣,趕快改正過來。當你不能改變環境時,就改變你對它的態度。譬如一個經常引起你惱怒的情境,不妨改用建設性的態度去對付它,不久你就會覺得,比先前容易忍受得多,若你不作此想,老想它的可恨處,你就會落到痛苦的深淵裏去。
3. 對自己要絕對的誠實
許多心理困擾,起於真我與假我之間的長期緊張狀態。聖經說:「人心詭詐到了極點」心理分析學家要花很長的時間,才能使病人認識自己的真面目。由於我們不願意面對自己的缺點、不正當的動機、邪惡的思想,而用許多的「自衛機構」去歪曲事實,以維護我們脆弱的自尊,最終連他自己也迷失在自己所精心設計的偽裝的陷阱裏。對自己絕對誠實,就是把一切對人對己的假面具都撤除,這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;然而為了認識你自己,接受你自己,從而改變你自己,「對己務誠」是開始的第一步。
4. 心理健康有賴於無虧的良心
一個良心不安者,常是心裡有問題的人。某種不可告人的隱私,和良心的譴責,使人經常處於內心掙扎之下,最後難免心理崩潰。另一種人則因良心作用過份敏感,引起許多不必要的自責,同樣是不健康的。因此無虧的良心,必須是正直的、光明的,既不麻木,也不病態的過敏。中國古人所謂「不愧屋漏,無慚影」,可說正是這種良心狀態的寫照。
5. 人是社會動物,他必須和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才能過愉快和諧的生活
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和人相處,是自然的、安適的,他覺得是一種樂趣,而心理不健康的人,在人際關係上,則常是退縮的、不合群的、具有強烈的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識,不懂得合作,也不能接受批評;因此剝奪了他與人相處的快樂,也阻礙了他心理的成長。
想建立完滿的人際關係,應多去了解別人,懂得說話的藝術,發展良好的社會品質﹝如同情、合作、慷慨﹞。此外一個希望心理健康的人,最好能至少有一位親密的知交,可以傾心吐意,無話不談,和你同憂共喜。
6. 情緒的放縱和壓抑,都是有害心理健康的
心理上的困擾,大都來自大都來自情緒的失調。情緒的奔放不羈和長期的壓抑,會造成同樣的後果------心理變態。良好的情緒適應和情緒的成熟,可說是二而一的。一個心理成熟的人,他能隨環境的要求,調節情緒,控制反應;環境許可時,他也許會縱聲大笑或放聲大哭,但於環境不許可時,他也能善加控制。總之,他是情緒的主人,情緒使他的生活豐富,然而他絕不是感情用事的人。
7. 心理健康的人,一定有他的生活目標
具體而有意義的生活目標,可以把一個人的體力、精力、智慧、意志、情感統合起來,專一地為達成此目標而努力,是心理健康的資產。這就是為什麼精神病院都設有「作業治療」的節目。
一個正常的人會衡量自己的能力,確定他的目標,他不好高騖遠一步步地邁向目標,因此生活對他是不斷的挑戰,和理想的實現,人生是充實而滿足的。反之,精神缺乏寄託,生活漫無目標的人,很容易把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,看見自己一無是處,因此頹喪萎靡,破壞了心理上的平衡。
8. 對心理健康的正確態度,有助於心理健康的獲得
國人對心理疾病,大多諱疾忌醫,總是覺得不事件體面事,這種觀念大大阻礙了心理健康的維持和恢復。希望由於心理衛生教育的推廣,使一般人把心理的失調,單純地看做人類整體健康的一部份,而不要賦予道德的含義,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。此外,適度地自我分析,祇有增進心理健康,並無害處;因為惟有了解自己之後,才能作最有利於個人的適應。
9. 健康的心理寓於健康的身體
現代科學以告訴我們,人類的身心關係已密不可分,心因性病症以證明了心理因素可造成身體疾患;同樣心理困擾也常伴隨著身體羸弱多病的人。例如身體有缺陷,或患有慢性疾病而難以治癒者,往往變得心理沮喪、嫉世憤俗、言行暴虐等,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。所以我希望讀者,千萬不要只注意自己的心理,也應該隨時保持身體在最佳狀況。
:: 心理健康的實行要點 ::
1. 要有工作而且做得有聲有色
世上最苦惱的人,就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人。工作使我們覺得自己有用;除了日常工作外,至少應有一種正當嗜好。
2. 做你該做的事,並且在該完成的時候做完
以不喜歡做某件事為拖延的藉口,是最壞的理由。其次,拖延和逃避是不健康的態度。
3. 學習忘記
如果腦子裏老想著過去失意的事,必定會剝奪眼前的快樂。忘我地投身於某項工作,是良好的心理治療。
4. 清晰地思考思考得合乎邏輯
常言說:「感覺容易思考難」,積極的思想習慣,是成功的基礎。
5. 及早注意自己心理上的緊張和焦慮
盡量設法減少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境。用身心放鬆、遊戲、和清晰的思考來改變一向的生活方式。
6. 在獨立和依賴間,保持合理的平衡
作為一個成人,人們必須作重要的決定,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,但這並不屏除向年長者尋求指導的機會。某種程度內的依賴可說是正常的。
7. 不時有段「安靜」的時間
這安靜時間可來調整我們的精力,特別在分秒必爭的生活中,短暫的休息可重新得力;或在極度的壓力之下,作較長時間的「退隱」,可幫助我們重新估量周圍的事情,然後作智慧的適應。
8. 培養決斷心
臨事能做明快的決定,表示個人人格的穩定。猶豫難決是心理不健康的預兆,即使作一個錯誤的決定,也比猶豫不決來得好。一旦作了決定之後,不要認為再也不能更改,如有更好的理由或事實依據,無妨改變你原來的決定。
9. 集眾人的智慧,求萬全之策
重大的事情臨到我們,需要作決定時,應當廣求別人的意見,特別是來自良師益友的意見。
10. 幽默是良藥
生活不可沒有笑。而幽默是笑的溫床,它能解窘、化毒、除霜,把人際關係帶進和諧的氣氛裏。對許多天性嚴肅者而言,幽默能在他們的生活裏,加添一點輕鬆的作料。
11. 講究效率
一個做事做的快而又做得好的人,他的報酬是雙重的,其一是外面的稱讚,另一是內心的滿足。
12. 把注意集中在此時此地
我國俗語「心無二用」確是真理。我們的心思如果老在緬懷已往,或幻想未來,就不可能把當前的工作做好。「生活在現實裏」,可說是歷久彌新的心理衛生的大原則。
13. 偶而變換一下環境
度一次假、去個新地方、從事一些新的嗜好、甚至搬個家,也許能改善一個人的心境,使他從窒息的思想牢籠裏跳出來。
14. 揮劍斬憂慮
憂愁和焦慮是人類的兩大敵人。很多善憂者所擔心的事,大都永不會發生的。有一次我在美國買了個裝飾性木盒,蓋子上面寫著:「今天是你昨天所憂慮的明天」(Today is the tomorrow you worried about yesterday),把木蓋打開來,裡面赫然寫道:「現在你知道理由了」 (Now you know the reason why)。意思是:原來你在「杞人憂天」,因為你今天過得很好。
15. 避免自憐
自憐乃是一個人對自己所遭遇的不幸,所產生的過份的哀傷和憐惜。這是最不衛生的心理狀態;它非但不能解決困難,反而更加深心理上的傷痕。而避免自憐最好的辦法,就是從別人的立場,來看自己的不幸。
16. 拿出勇氣來生活
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為了挫折失敗不斷地反悔懊喪,或向人訴苦,都無濟於事;倒不如像郎法羅(Longfellow)的詩句所說,人生如戰場,應當鼓起勇氣,帶著笑容,去迎戰它。
17. 毋急毋躁
急躁不是德行。工作和生活應有它一定的節拍。每個現代人都要面臨一個抉擇:寧可在緩慢中進步;抑或成為環境驅迫下的犧牲者。只要想到一個圓熟人格的成長,是樁百年大業,這個抉擇也就不難作了。
Reference URL * 宇宙光首頁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<< Home